西伯利亞

👁️ 7146 ❤️ 549
西伯利亞

此條目介紹的是地理上的西伯利亞。關於俄羅斯的行政區,請見「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60°0′N 105°0′E / 60.000°N 105.000°E / 60.000; 105.000

此條目可參照俄語維基百科、英語維基百科和烏克蘭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11月4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 page}}標籤。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1月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西伯利亞"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地理上的西伯利亞

北亞,西伯利亞最大範圍

綽號:鮮卑利亞、鮮卑利亞坐標:60°N 105°E / 60°N 105°E / 60; 105國家 俄羅斯地區北亞面積 • 總計13,100,000 平方公里(5,100,000 平方英里)最高海拔4,649 公尺(15,253 英尺)人口(2022) • 總計3,727萬5,609[1]人 • 密度0.000285人/平方公里(0.000737人/平方英里)

西伯利亞(俄語:Сибирь,羅馬化:Sibir)是烏拉山脈以東廣大地區之總稱,佔北亞的大部分,面積超過1310萬平方千米,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亞北部。自16世紀下半葉以來至今屬於俄羅斯,相當於該國領土總面積的75%,但僅占該國五分之一的人口。此外,中國部份王朝(唐、元、明、清等)、蒙古帝國、渤海國、高句麗、西伯利亞汗國過去也都有統治或佔領部份西伯利亞領土。

西伯利亞氣候嚴寒,一月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25°C[2],俄羅斯帝國和蘇維埃聯邦時期被用作流放犯人的地方。

名稱[編輯]

西伯利亞此名稱可能來自西伯利亞韃靼語,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 Ir)。西伯利亞韃靼人以此為國家名稱建立西伯利亞汗國,後來被莫斯科大公國征服,西伯利亞此名詞進入了俄語。也有說法為「鮮卑利亞」,來自鮮卑。亦有一個解釋,西伯利亞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為他的封地位於西伯利亞。又有一說,俄羅斯沙皇國以錫伯族的族名創造北亞的新地名。而在中國古地圖上,西伯利亞被稱為羅荒野。

歷史[編輯]

主條目:西伯利亞歷史

參見:俄國征服西伯利亞

早在石器時代以前,西伯利亞已經有人居住。當時西伯利亞的氣候比現在溫和得多,而且當時的水位比較低。現時的白令海峽,當年有一條陸橋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現時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人口都是通過這條陸橋從西伯利亞來到美洲的。

西伯利亞亦是古代不少強悍民族的搖籃。匈奴、鮮卑、突厥、柔然等等各種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

東斯拉夫人前往西伯利亞旅行可追溯至11、12世紀。根據基輔羅斯歷史書往年記事記載:當時諾夫哥羅德人與西伯利亞獵人建立貿易關係,最遠到達葉尼塞河。

至於西伯利亞的現代發展始於16世紀後期。最初從西邊入侵西伯利亞的不是俄國正規軍,而是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僱傭軍。1558年,因為烏拉山脈以西的毛皮日漸減少,沙皇伊凡雷帝授權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率哥薩克在烏拉山脈以東開發商棧,攫取當地豐富的毛皮資源。1572年,在西伯利亞中部的半遊牧國家西伯利亞汗國拒絕以毛皮向俄國朝貢,這成了俄國進攻西伯利亞的理由。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次征服的起因是當地俄羅斯的居民點經常受到原住民的騷擾。哥薩克領袖葉爾馬克·齊莫菲葉維奇在1578年(明萬曆六年)10月開始東侵。幾年內,葉爾馬克等征服了庫臣汗國,將西部納入俄羅斯勢力範圍,但其後在進攻西伯利亞汗國時溺水身亡,該汗國直至1598年庫楚汗才被俄國擊潰。之後俄國人繼續深入東北亞拓殖,於1636年(明崇禎九年)到達鄂霍次克海,範圍擴張到將近整個西伯利亞地區,至此俄羅斯亦成為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

當俄國殖民範圍接近大清國領土時,雙方開始產生軍事接觸。1652年(清順治九年),俄人東入黑龍江,「駐防寧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這是中俄之間第一場戰鬥。1657年,沙俄派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之後中俄之間發生多次外交和軍事上的衝突。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派將軍彭春5月22日從璦琿起兵五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薩。之後清軍撤軍而俄軍捲土重來。1686年清軍再攻雅克薩。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條約》正式簽字,條約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兩國邊界。晚清衰敗以後,俄羅斯帝國強迫中國清政府簽訂1858年《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黑龍江北、烏蘇里江東、庫頁島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俄羅斯,中國還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資源和出海口。

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後,白軍在西伯利亞獨立,成立遠東共和國。然而隨著布爾什維克勢力日增,遠東共和國在1922年改組成為遠東蘇維埃共和國,並於同年被蘇聯合併。1944年,唐努烏梁海被併入蘇聯,成為圖瓦共和國。西伯利亞由於其荒涼,歷史上一直是帝俄和蘇聯政府流放罪犯的地方。

自然地理[編輯]

氣候[編輯]

極地 苔原 高山苔原 北方針葉林 山區雲霧林 溫帶闊葉林 溫帶草原 乾草原

氣候上屬副極地氣候,成因是西伯利亞的緯度很高,氣溫非常低,這些都是西伯利亞的發展及人口增長的障礙。西伯利亞的冬天很長,其中月平均氣溫低於0攝氏度的月份至少有7個,每年1月時更加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同時成為影響整個歐亞大陸冬季季候風的主要發原地。在這段時間,大部份地區都會完全被冰雪所封鎖。在奧伊米亞康曾經有過攝氏零下71.2度的低溫記錄,是現時人類居住的地點中所錄得的最低氣溫。在這低溫之下,所有的江河湖泊都會全部結冰。

西伯利亞最大城市新西伯利亞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2.2(10.0)

−10.3(13.5)

−2.6(27.3)

8.1(46.6)

17.5(63.5)

24.0(75.2)

25.7(78.3)

22.2(72.0)

16.6(61.9)

6.8(44.2)

−2.9(26.8)

−8.9(16.0)

7.0(44.6)

日均氣溫 °C(°F)

−16.2(2.8)

−14.7(5.5)

−7.2(19.0)

3.2(37.8)

11.6(52.9)

18.2(64.8)

20.2(68.4)

17.0(62.6)

11.5(52.7)

3.4(38.1)

−6(21)

−12.7(9.1)

2.4(36.3)

平均低溫 °C(°F)

−20.1(−4.2)

−19.1(−2.4)

−11.8(10.8)

−1.7(28.9)

5.6(42.1)

12.3(54.1)

14.7(58.5)

11.7(53.1)

6.4(43.5)

0.0(32.0)

−9.1(15.6)

−16.4(2.5)

−2.3(27.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0.7)

14(0.6)

15(0.6)

24(0.9)

36(1.4)

58(2.3)

72(2.8)

66(2.6)

44(1.7)

38(1.5)

32(1.3)

24(0.9)

442(17.4)

資料來源:[3]

奧伊米亞康(曾經錄到零下60度以下低溫)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6.6(2.1)

−15.3(4.5)

2.0(35.6)

11.7(53.1)

26.2(79.2)

31.1(88.0)

34.6(94.3)

32.9(91.2)

23.7(74.7)

11.0(51.8)

−2.1(28.2)

−6.5(20.3)

34.6(94.3)

平均高溫 °C(°F)

−42.5(−44.5)

−35.4(−31.7)

−20.8(−5.4)

−3.7(25.3)

9.1(48.4)

20.0(68.0)

22.7(72.9)

18.2(64.8)

8.9(48.0)

−9.2(15.4)

−30.7(−23.3)

−42(−44)

−8.8(16.2)

日均氣溫 °C(°F)

−46.4(−51.5)

−42(−44)

−31.2(−24.2)

−13.6(7.5)

2.7(36.9)

12.6(54.7)

14.9(58.8)

10.3(50.5)

2.3(36.1)

−14.8(5.4)

−35.2(−31.4)

−45.5(−49.9)

−16(3)

平均低溫 °C(°F)

−50(−58)

−47.3(−53.1)

−40(−40)

−23.9(−11.0)

−4.7(23.5)

4.0(39.2)

6.2(43.2)

2.6(36.7)

−3.7(25.3)

−20.4(−4.7)

−39.3(−38.7)

−48.8(−55.8)

−22.1(−7.8)

歷史最低溫 °C(°F)

−65.4(−85.7)

−67.7(−89.9)

−60.6(−77.1)

−46.4(−51.5)

−28.9(−20.0)

−9.7(14.5)

−9.3(15.3)

−17.1(1.2)

−25.3(−13.5)

−47.6(−53.7)

−58.5(−73.3)

−62.8(−81.0)

−67.7(−89.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0.2)

7(0.3)

5(0.2)

6(0.2)

13(0.5)

34(1.3)

45(1.8)

39(1.5)

23(0.9)

14(0.6)

12(0.5)

8(0.3)

212(8.3)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2

10

8

5

12

12

12

12

10

11

15

12

131

月均日照時數

27.9

115.8

223.2

267.0

260.4

267.0

272.8

213.9

141.0

74.4

42.0

3.1

1,908.5

資料來源1: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4]

資料來源2:Climate &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ays and sunshine hours)[5]

地形與資源[編輯]

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河流與荒野

沼澤針葉林

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西伯利亞有非常豐富的天然資源,包括礦物資源、大量油田、茂盛的森林及位於西伯利亞西南部的大草原。西伯利亞大致可以分成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三部份。這廣大面積的土地大多數都是沼澤,並不適合耕種;其他非沼澤的地方,以一年的一大半被冰遮蔽了的土地,以泰加森林的針葉樹為中心的森林帶很廣闊。但是近年由於開發的過度,使環境破壞成為問題。極北地區被稱為凍原帶,終年被永久凍土所遮蔽。

在西伯利亞有即將滅絕的西伯利亞虎,即東北虎。它們主要在泰加森林生活。這個森林亦是很多野生生物生活的地方。

西伯利亞有以下湖泊及河流:

阿納巴爾河

安加拉河

因迪吉爾卡河

額爾齊斯河

科雷馬河

貝加爾湖

勒那河

下通古斯河

新西伯利亞水庫

鄂畢河

波皮蓋河

石泉通古斯河

上安加拉河

烏布蘇湖

亞納河

葉尼塞河

並有以下山脈:

阿爾泰山脈

阿納德爾山脈

貝加爾山脈

哈馬爾達班山脈

切爾斯基山脈

朱格朱爾山脈

格達山脈

科里亞克山脈

薩彥嶺

唐努烏拉山脈

烏拉山脈

維科揚斯克山脈

雅布洛諾夫山脈

人口[編輯]

參見:西伯利亞原住民

西伯利亞主要城市

20世紀人口增長趨勢

西伯利亞最早的居民是埃文基人、楚科奇族、科里亞克族、尤卡吉爾人、通古斯族群(鄂溫克人),其他的居民還包含了蒙古人、突厥語系的部落族群,如布里亞特人、圖瓦人和雅庫特人。

西伯利亞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3人。然而現代當地的居民大多數都是俄羅斯族及烏克蘭人等外來民族。70%的西伯利亞人都是住在城市的,住在小型的單位。而大多數住在郊外地區的人,生活較為簡單,並居住在大型的木屋。

新西伯利亞是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人口達150萬人。托博爾斯克、托木斯克、伊爾庫茨克及鄂木斯克是較舊的城市。

行政區劃[編輯]

西伯利亞的南部與中國及蒙古接壤。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包括烏拉爾聯邦區、西伯利亞聯邦區和遠東聯邦區的薩哈共和國三部份。歷史上,整個遠東聯邦區其實都算是西伯利亞一部份。

現時西伯利亞地區包括以下各個部分:

阿爾泰共和國,首府—戈爾諾-阿爾泰斯克

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

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

圖瓦共和國,首府— 克孜勒

哈卡斯共和國,首府—阿巴坎

阿爾泰邊疆區,首府— 巴爾瑙爾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行政首府—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伊爾庫茨克州,行政首府—伊爾庫茨克

克麥羅沃州,首府—克麥羅沃

新西伯利亞州,行政首府— 新西伯利亞

鄂木斯克州,行政首府—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州,行政首府— 托木斯克

赤塔州,行政首府—赤塔

主要城市包括:

伊爾庫次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新西伯利亞,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俄羅斯第三大城市。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

參考文獻[編輯]

^ Oценка численности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на 1 января 2022 г. и в среднем за 2021 г.. gov.ru. [2022-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7).

^ Arctic Oscillation and Polar Vortex Analysis and Forecasts.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erisk Analytics. [20 Ma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 Гидрометцентр России. [8 Januar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7) (俄語).

^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Retrieved February 4, 2013.

^ Oymyakon Climate Guide to the Average Weather & Temperatures with Graphs Elucidating Sunshine and Rainfall Data & Information about Wind Speeds & Humidity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5-26.. Retrieved November 5, 2011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西伯利亞

Novosibirsk: the center of Siber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сибирь-инфо.р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ロシア人のシベリア征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出羽 弘(日文)

參見[編輯]

俄羅斯主題

亞洲主題

地理學主題

西伯利亞鐵路

鮮卑

俄羅斯遠東地區

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空難

權威控制資料庫 國際

FAST

VIAF

各地

西班牙

法國

BnF data

德國

以色列

美國

捷克

波蘭

其他

NARA

IdRef

← 2025 Spotify跨區購買全攻略:如何解鎖全球最便宜價格? 华为(HUAWEI)手机TAG-AL00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