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杜鹃

👁️ 9263 ❤️ 282
香港杜鹃

香港杜鹃 (学名:Rhododendron hongkongense ,英文:Hong Kong Azalea),别称白马银花[1]:345,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植物。于1847年-1850年间在香港岛首次发现,发现初期被误认为是另一品种,直至1930年才正式冠以为香港命名的新品种[2]。花期3-4月,果期7-12月[1]:345。

香港杜鹃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

杜鹃花科 Ericaceae

亚科:

欧石楠亚科 Ericoideae

族:

杜鹃花族 Rhodoreae

属:

杜鹃花属 Rhododendron

种:

香港杜鹃 R. hongkongense

二名法

Rhododendron hongkongenseHutch.

目录

1 分布

2 形态特征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分布

编辑

香港杜鹃长于山谷、水边[2]及海拔300-800米常绿阔叶林之中,此品种主要分布于香港马鞍山、聂高信山及大屿山[2],为香港原生植物[3],在中国境内广东东莞及从化亦有分布[4]。由于分布地多在香港郊野公园范围内,而受到保护,同时野生香港杜鹃亦受香港林务条例所保护[2];在中国境内,本种亦为易危物种[2]。

形态特征

编辑

香港杜鹃为常绿灌木,约高达1-7米。幼枝密集,小枝褐色或灰褐色,光滑,枝干幼嫩时密披腺毛,老枝褐色或淡黄褐色,无毛具光泽。叶倒披针形,革质,聚生于小枝上部,叶缘稍外卷,顶端短尖圆矩形,基部渐狭,表面无毛带光泽,干后深褐色,背面褐色或淡黄褐色稍带白粉,叶中脉两面凸出披微柔毛,侧脉背部可见,长约1.5-5.5厘米,宽约1.2-2.6厘米;叶柄长约0.5-1厘米。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近辐状,单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倒卵形,上部裂片内有紫蓝色斑点;花冠管长约6毫米,基部直径约5毫米;子房卵圆形,披具短柄的腺毛;雄蕊5枚,中部以下披开展白色柔毛,较花冠短;花柱比雄蕊长,无毛,伸出花冠之外。果为卵圆形蒴果,表面有粗糙的小疣状凸起,披腺毛,长约4-8毫米。[2][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中國植物誌 57. 植物通: 345. [2018-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中文(简体)). |issue=被忽略 (帮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 2.1 2.2 2.3 2.4 2.5 香港命名的植物 (PDF). 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 第2页.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hododendron hongkongense Hutch.香港植物标本室

^ 華南植物檔案要因東莞而改寫. 东莞日报. 2008-04-23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中文(简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香港罕有生物-香港杜鹃香港大学

杜鹃花科 (Ericacea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艾佤祛痘价格大概多少 铋靶材制备工艺及应用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