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犰狳(學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生活在阿根廷中部,是犰狳科最小的一種。體長90-115毫米,不包括尾巴。活動於乾旱草地和灌木叢生的平原的動物。體色為玫瑰色或粉紅色。生活在阿根廷中部的乾燥草地、帶刺灌木和仙人掌的沙地。倭犰狳喜歡在螞蟻洞旁乾燥的泥土上打洞,主要以螞蟻為食,偶爾也吃蠕蟲、蝸牛、昆蟲以及各種植物性食物。一旦受到驚嚇,它可以立刻把自己完全埋起來。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倭犰狳拉丁學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別稱:粉毛犰狳 壽司犰狳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亞綱:真獸亞綱目:帶甲目科:犰狳科亞科:倭犰狳亞科屬:倭犰狳屬種:倭犰狳分布區域:阿根廷命名者及時間:Harlan, 1825英文名稱:Pink Fairy Armadillo英文名稱:Lesser Fairy Armadillo英文名稱:Lesser Pichi Ciego
物種介紹,體型特徵,分布範圍,生存狀況,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知 識,物種狀況,
物種介紹中文名:倭犰狳(拼音:wō qiú yú);英文名:Lesser fairy armadillo;學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倭犰狳,也叫粉毛犰狳,是犰狳科最小的一種。這個小傢伙看起來就像一片三文魚壽司,生長在阿根廷中部的乾燥草地、帶刺灌木和仙人掌的沙地。夜間活動,主要以螞蟻為食,偶爾也吃蠕蟲、蝸牛、昆蟲以及各種植物性食物。倭犰狳是挖掘能手:它最長的爪子約為身長的六分之一。倭犰狳於1996年,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在2006年,列為近危物種;於2008年改為“數據不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數據缺乏(DD)物種數據體長Length身高Height體重Weight壽命Life90-115毫米食性Feeding habits繁殖Reproduction習性Habit分布Distribution主食螞蟻夜間活動阿根廷體型特徵倭犰狳是所有種類犰狳中體型最小的一種,身長只有84~117毫米,尾巴更短,只有27~35毫米,體重還不到100克。倭犰狳可以說是四條腿的走獸中最奇特的一種了,腹部長著白色的長毛,四隻爪子又尖又長,背部長著金黃色的骨板,而且它的骨板不像其他犰狳那樣堅不可摧,柔韌的鱗甲和身體緊貼在一起,因此它的頸部和軀幹可以自由活動。倭犰狳的英文名稱叫“Pink Fairy Armadillo”,意思是“粉紅色的仙子”,得此雅號的原因是倭犰狳尾部的骨板附近長著粉紅色或黃色的短毛,至於叫它“仙子”則是因為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至今還是個謎,科學家對它們知之甚少。分布範圍分布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卡塔馬卡,科爾多瓦,拉潘帕,拉里奧哈,門多薩,里奧內格羅,聖胡安,聖路易斯)。倭犰狳(分布圖)生存狀況生活習性倭犰狳棲息於熱帶草原和灌木稀疏的沙漠地區,掘地為巢,它的挖掘技術很高,據說可以在幾秒鐘之內消失在地洞中。營獨居生活,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一般躲在洞裡休息,夜間外出覓食,它不能接受低溫和潮濕的環境,在雨季會搬家到乾燥的高處。倭犰狳主要的食物是螞蟻,找不到螞蟻就靠蠕蟲、蝸牛、植物的根充飢,有時也和其他種類的犰狳一樣撿食腐肉。生長繁殖倭犰狳的交配繁殖過程至今還是一個自然之謎,目前科學家只知道這種動物在繁殖季節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母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幼崽遍體無毛、骨板柔軟,圈養條件下可以活4年多。知 識倭犰狳學名:Chlamyphorus truncatus,由美國博物學家、動物學家、爬蟲學家、物理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理察·哈倫(Richard Harlan)於1825年命名。物種狀況倭犰狳僅分布於阿根廷的少數地區,數量稀少,屬於高度瀕危物種,威脅這一物種生存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土地的破壞以及家犬的獵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哺乳綱貧齒類紅色名錄——數據缺乏(DD)。